發脾氣是教育的較大死敵,脾氣越大,教育效果越差。人的脾氣都有互動性,你投射出去的脾氣往往會加倍反彈回來。如果你只會發火、發脾氣對待,孩子從你這里能學會什么?除了發火、實施暴力外,沒有任何受益。
大人應多給孩子耐心、寬容和信任空間,雖然看著孩子犯錯而不馬上糾正,很考驗父母的承受力,但我們要相信孩子有自我糾錯的能力。人的成長是一個不斷自我反省、自我糾錯的過程,我們應尊重孩子享受這個過程的權利。
一、為什么不要發脾氣?
1. 一分脾氣七分害
教育界的專家指出: 貧窮不會帶來教育的失敗,但精神的虐待一定會制造一個問題兒童。
讓孩子生活在精神的虐待中,就如同給她帶上了終生痛苦的枷鎖。很多家長把孩子的任性、不聽話、頑皮搗蛋歸咎在孩子身上,其實每一個問題兒童的背后,必有一個問題父母,這是鐵的規律。
孩子的問題,幾乎都是家長的問題,只是很多父母不愿意去看見自己的問題,總是想盡各種辦法修理孩子。
再有靈性的孩子,如果遭受了精神虐待后,都會走向消極、悲觀的世界,這是不可避免的。
2. 壞脾氣會遺傳
什么樣的環境,造就什么樣的孩子。愛發脾氣的父母,教育出的孩子容易叛逆、多疑敏感、心里脆弱又好斗。孩子長大后,脾氣也很暴躁、為人苛刻,嚴重的很可能發生性變態、神經病傾向。
當這樣的孩子長大,為人父母時,也會繼承父母的壞脾氣,出現“發泄傷害、復制暴力”的情況。這時,下一代幼小的孩子又成了壞脾氣的犧牲品。
正如蒙臺梭利言:每一種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。
3. 壞脾氣是親子關系最強的殺傷武器
脾氣不好,讓孩子不敢親近、不敢跟你敞開心扉、時刻處在擔心受怕中,沒安全感,成長中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。
有很多這樣的例子:父母脾氣越大,孩子越頑劣;父母越氣急敗壞,孩子越難管;父母脾氣升級,孩子的壞行為也跟著漸長。
鄰家有個小男孩非常淘氣難管,后來父親居然用繩子把他綁起來打,可這孩子并沒有被打服變乖,僅到三年級,他就徹底不上學了。
父母的思想教育陷入一種奇怪的慣性——他認為吼孩子沒用,就得罵;罵的“力度”不夠,開始打;后來又奉行“棍棒出孝子”。 實際上他不知道自己方向搞反了,力度越大情況越糟。大人應多給孩子耐心、寬容和信任空間,雖然看孩子犯錯不馬上糾正,很考驗父母的承受力,但要相信孩子有自我糾錯的能力。
人的成長是一個不斷自我反省、自我糾錯的過程,我們應尊重孩子享受這個過程的權利。
二、改變壞脾氣的辦法
1. 把發脾氣換做溝通
隨便發脾氣就像到處扔垃圾,是非常不好的行為。孩子不應該成為我們負面情緒的垃圾桶,與其發火動怒,不如好好溝通。 比如看到孩子作業沒寫完,不要一上來就咋呼、火冒三丈:你怎么還沒寫?天天就知道玩!等等。孩子會因此而好好寫作業嗎?當然不會,孩子會更不抵觸寫作業。
如果你想要達到想要的效果,你可以這樣說:你不按時完成作業,我真的很難過。如果你能在半小時內把作業寫完,我會覺得很開心。
直接的表達自己的意愿,和如果孩子這樣做,自己的情緒和感受,用同理心去教育孩子,讓感情自然順利的流動。這樣做,孩子更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議和管教。教育中的“以情理教育”,比大發雷霆效果好的多。讓家中充滿感情和溝通,而不是充滿暴力和訓斥。
2. 靜心思考,真實的面對自己的情緒
一味的壓抑、克制脾氣不是較好的辦法。情緒是無法壓抑的,壓抑的情緒最終會以更失控的狀態爆發。
真正的做法是,學會真誠的面對自己的情緒,認識到:我自己情緒管理不好,和孩子無關。
3. 學會真實的表達情緒,及時疏導
一個人生氣、發怒時,只要給她一個有力的擁抱,并用心傾聽、肯定她的感受,就能夠給對方帶去力量和安慰,對方的情緒一旦釋放出來,表達出來,也就自然會平靜和溫和了。 對于孩子也是如此。孩子做錯了事、受了委屈后,不需要指責、埋怨和打罵,而是被理解、關愛和傾聽,當孩子把內心的垃圾倒出來后,才能真正裝得進你的良言和教誨。
三、教育孩子,就是在修自己的心
1. 讓孩子的脾氣打在空氣中
父母心中無怒火,孩子脾氣就發不起來。脾氣的對持就像拔河比賽,對方的鏗鏘有力是以你的堅持不懈為前提。如果想讓對方放棄,較好的辦法是自己先放手:父母心中無怒火,孩子的脾氣就發不起來。
2. 與其發脾氣,不如傳遞正能量
和孩子較量中只要你動怒、發脾氣,就敗了。父母若不和孩子發脾氣、逞強,遇事有定力、會變通,孩子學到的也是這些智慧。如果你只會發火、發脾氣去對待,孩子從你這里能學會什么呢?除了發火、實施暴力外,沒有任何受益。
3. 沒有脾氣的胸腔,才能裝滿愛的教育
有時候孩子叛逆、不聽話甚至頂嘴,要看到本質原因。從另一個角度看說明孩子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和面對問題的勇氣,總比像個木頭人一樣,沒主見和靈魂,唯唯諾諾聽命大人要好。
諾貝兒教育,關心孩子成長